安艺平:以学科建设为引领,推进高水平医科大学高质量发展

发布者:晏江楠发布时间:2021-03-30浏览次数:764

3月25日,科睿唯安发布最新数据,我校“社会科学总论”(Social Science, General)首次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世界前1%,这是继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后,我校第7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至此,学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数居我省高校第二位。这是近年来学校坚持学科引领,精准凝练学科发展特色,深入把握学科内涵发展,不断激发学科活力的重大成果。

学科建设是高校立命之本。一个学校是否能够立得起来、有没有特色,有没有生存和发展的基因,关键看学科。“十三五”期间,学校对标国家“双一流”建设要求,围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定不移走“学科兴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之路,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不断完善学科建设体系,创新学科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学位点布局,重点打造高峰学科,着力构建学科发展新格局。推动高水平医科大学高质量发展。

围绕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激发学科建设人才活力。“十三五”期间,学校以“建设一支适应高水平医科大学要求、能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目标,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育高水平学科人才队伍,以深化综合管理改革为突破,不断激发人才活力、增强人才凝聚力、提升人才汇集力。五年来,获批首个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新增国家级人选15人,省级人才称号107人,10多人获得国家级、省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学校教师队伍规模、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一半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近60%。引进“双一流”大学或专业的博士167人,年均33.4人,占比高达78.67%。

突出原始基础创新,着力增强学科建设内在动力。“十三五”期间,学校依托学科平台,深入实施科研水平提升等四个提升计划,重点打造高水平学科科研平台,不断提升科技核心竞争力。近五年,我校纵向科技项目立项2292项,经费达4.56亿元,较“十二五”增长43.05%。国家自然基金年度立项数在省属高校中首次破百,连续第十七年稳居安徽省属高校首位。新增首个“一室一中心”安徽省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并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92项,连续六年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组建了安徽省重大传染病综合研究中心,整合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资源,综合多学科力量,实现医教研结合、产学研结合,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开门开放办学,着力汇聚学科建设外部合力。学校以学科平台和学科队伍建设为主体,完善交流与合作机制,健全多元化的合作交流体系,主动推进校地、校校、校院、校企和国际合作,引进各方面支持教育事业的社会资源合作、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等,拓展产教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打造一批一流学科。五年来,积极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副主席单位;积极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组建大健康研究院。与欧普康视、亿帆药业、济人药业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聚焦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建设,积极打造“安医系”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实现优势医疗资源下沉。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加入“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中国-东盟医学教育大学联盟,与国际16所高等院校和机构深化合作交流。

聚焦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升人才供给能力。“十三五”期间,学校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创新实践教育,增强学生使命感责任感,全面提升学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五年来,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和来华留学质量认证,2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11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建设,8门课程获批国家一流课程,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首次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平均通过率为85%以上,连续两年获全国高等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院联盟研究生临床技能竞赛一等奖等荣誉。

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十四五”期间,让我们切实落实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新医科建设为牵引,全面深化“四项改革”,实施“五大工程”,实现“六个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开好局、起好步。